作者:倪自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表达主流声音、明星阵容强大、艺术水准一流的新主流大片,成为电影国庆档的最强音。三部主旋律电影《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现实题材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进行类型化的尝试,被业界称为“新主流大片的突破”。这其中以张译、王俊凯、殷桃等领衔的《万里归途》为代表,影片展现了撤侨路上的惊险时刻与感人瞬间,揭秘撤侨背后外交官的不懈努力,实现口碑和票房双赢,可谓新主流大片成功讲述中国故事的例证。
什么叫新主流大片?著名电影学者饶曙光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述,从《智取威虎山》开始,到《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系列以及《长津湖》系列,这些头部大片被称为“新主流大片”。在表达主流价值观的同时,这些影片在市场层面也获得了主流地位。
电影界广泛认同“新主流大片”概念的时间点,一般认为是在2016年。2016年11月17日,电影界相关专家学者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组织了“关于新主流大片的研讨”,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等电影界专家学者出席。当时,《湄公河行动》刚刚上映。在这次专题研讨会上,陈旭光解释了“新主流大片”的含义:首先,是主旋律题材,充满正能量;第二,贴近大众文化性,故事性、戏剧冲突性强。
其实,早在2010年,齐鲁晚报记者在相关评论中就提出了与“新主流大片”概念基本相同的“新主流电影”概念,提出的契机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上映。
电影《唐山大地震》2010年7月22日公映,记者提前十余天参加影片在唐山举行的首映,于2010年7月14日在齐鲁晚报刊发“新片放眼瞧”专栏评论《中国新主流电影的诞生》中明确提出,“《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为中国的新主流电影确立了样板:表达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艺术水准在高位上,有观众的认可和不错的票房。”这篇评论指出,“《唐山大地震》用商业大片的做法(保证好看),用一个家庭的亲情史诗(个体性),叙述了一个民族的公共伤痛(历史性),在历史性和个体性的阐述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这是大手笔的做法,也标志着中国新主流电影的诞生。”
不管是从《智取威虎山》开始,还是从《湄公河行动》开始,抑或从《唐山大地震》或者更早一点的《建国大业》开始,正如著名电影学者饶曙光所言,新主流电影的特征还是非常鲜明的,即借鉴类型片的叙事策略,以更多的视听奇观和特效满足观众对于现代电影视听的需求,同时以个性化的视点与最大层面的观众达成良性互动,达成最大限度的共情、共鸣、共振,建立起共同体美学。
如果将《建国大业》《智取威虎山》《唐山大地震》作为新主流大片或新主流电影的尝试,以《湄公河行动》为正式开端的新主流大片,在中国故事的讲述上,还是呈现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其一,带有“异域奇观”表述特点的新主流大片,比如《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系列等;其二,经典叙事新表达的新主流大片,比如《长津湖》系列;其三,个体价值与国家使命充分融合的新主流大片,比如《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中国机长》《攀登者》《夺冠》等。十余年来,新主流电影、新主流大片本身的表达形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多元化发展,表达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这个国庆档的《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相对于以往的新主流大片,在表现形式上有一些类似的元素存在。比如,三部影片都有真实的原型故事,这与经典叙事新表达或者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充分融合的以往创作有类似的地方。比如相对于《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系列,《万里归途》大部分时间里有典型的“异域奇观”呈现。比如《平凡英雄》的拯救之路,在结构上也类似于《中国机长》。
但相对于以往的新主流大片,《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还是呈现了非常可贵的新变化,类型片的叙述策略被充分运用,实现了新主流大片的多元化表达。
《万里归途》中,张译和王俊凯饰演的外交官深入枪林弹雨的异国小城,带领同胞徒步穿行沙漠戈壁,踏上危机四伏的撤侨之路。不同于以往新主流大片里的英雄主义,更不同于好莱坞类型片里的孤胆英雄,《万里归途》的外交官英雄形象手无寸铁,运用勇气和智慧,排除万难带同胞回家,137分钟的生死之旅令人手心冒汗。
《平凡英雄》是继《烈火英雄》《中国机长》之后,“英雄系列”的第三部影片。影片根据“救助救治新疆和田断臂男孩”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场历经8小时、跨越1400公里的生命接力奇迹。影片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运用了类似纪录片的叙述策略,电影里扣人心弦的每一幕都曾真实发生过,每一位出现过的角色也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
《钢铁意志》改编自真实历史,展现了新中国第一炉铁水诞生的过程。影片致力于展现集体主义的力量。不少观众表示,透过那段难忘的炼钢岁月,他们看到了新中国如何在百废待兴的艰难困境中突破与成长。在个体价值与国家使命充分融合的新主流大片的名单里,最新的《钢铁意志》也足够精彩。(作者系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