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第八届音乐产业高端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音乐创作与版权保护”“变与不变:中国音乐节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之源”“科技创新与音乐演艺产业融合发展”等专题进行了讨论。


【资料图】

近日,“AI出来后第一个失业的是孙燕姿”的话题被推上了热搜,随即AI歌手也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对于人工智能下的音乐创作和版权保护问题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近日举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音乐创作与版权保护论坛”,邀请了音乐创作者、唱片行业代表以及学者、律师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音乐创作与版权保护展开了讨论。毫无疑问的是,AI技术给音乐产业带来挑战,更多的则带来机遇。AI不管如何发展和成熟,还是要以人为本。

“AI歌手孙燕姿”引热议

最近,“孙燕姿”翻唱的各种经典曲目成为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据了解,在B站与“AI孙燕姿”相关的视频已经有了上千条,翻唱的《发如雪》播放量已经达到了122万,《下雨天》达116万,《半岛铁盒》《爱在西元前》等播放量也超过了60万,还有其他的翻唱歌曲也都有着可观的播放量。

据了解,AI孙燕姿是通过AI技术提取歌手孙燕姿的音色,然后再翻唱其他歌曲。这种“音色转换”的技术,需要提前“准备数据集”,需要准备很多首歌手孙燕姿的一些高品质曲目,还有她平时的一些采访、直播等视频素材,并且质量越高、数量越多效果就越好。然后还需要“去除呼吸声”等细节处理,进入一系列复杂的“训练”,即可得到自己的“AI孙燕姿”。

论坛上,前国际唱片业协会法律顾问、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郭春飞以最近引发争议的“AI歌手孙燕姿”为例解读了其中的法律问题,“AI孙燕姿”翻唱了周杰伦的《发如雪》首先侵犯了周杰伦的著作权,同时还使用了《发如雪》录音制品,涉嫌侵犯了录音制作者权、周杰伦的表演者权。

此前有人认为AI孙燕姿也侵犯孙燕姿本人的表演者权,郭春飞律师认为,孙燕姿本人并没有唱《发如雪》,只是AI使用她的声音,从这点来看,属于侵犯孙燕姿对于声音享有的人格权。郭春飞律师介绍,声音的权利不属于著作权,是类似肖像权的一种保护方式。

新事物带来机遇和挑战

音乐剧导演、词曲作者樊冲分享了他在音乐创作中运用AI的经历,但只用于音乐完成之后用AI演唱来完成DEMO(录音样带),“它其实是我一种灵感的记录,但最终我还是会自己去唱,或者是找真正的歌手来唱。”

随着AI歌手的出现和推广,有网友担心,可能会影响传统音乐的就业岗位减少,有网友开玩笑道:“没想到AI竟然先在乐坛兴风作浪!歌手都会有‘下岗’的危险,何况我们这些办公室的文员呢!在某些方面,实在是有点细思极恐……”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教授佟雪娜认为,AI技术的出现,就像当年出现的数学音乐一样,确实对音乐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对传统唱片工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音乐产业走到今天,都是技术引领着向前发展的,虽然给传统的唱片工业带来冲击,但是应该以包容的态度来看待技术的发展,它既带来挑战,更多的是带来机遇。

应当是为人服务而不是取代

环球音乐集团亚洲区公共政策高级副总裁Kwee Tiang Ang介绍,早在今年3月,为了保护旗下音乐人的合法权益,环球音乐一直在向流媒体发送请求,要求他们删除由AI生成的歌曲。“平台有‘基本的法律和道德责任,来防止以伤害艺术家的方式使用其服务’。”

但他不认为AI技术会给音乐产业带来危机,因为其带来的科技创新也是有价值的,“从公司的角度,我们也支持这种科技,不过我们的立场是说这些AI公司如果要使用到我们的作品,必须要先得到许可,必须要合法地使用。”

郭春飞律师认为,AI应该是工具,是让音乐变得更美好的一个工具,“应当是为人服务,而不应该是取代人”。(来源:北京青年报)

推荐内容